白天精神不濟、晚上難以入眠?夜裡時睡時醒、睡眠品質很差?長期淺眠狀態、怎麼睡都不夠?你有多久沒有一覺好眠到天亮了呢?睡不好、睡不飽、嗜睡、淺眠等等都可能是睡眠障礙的症狀,睡眠障礙不僅影響生活,更威脅身心健康!睡眠障礙的原因是什麼?你是哪一類型的睡眠障礙?睡眠障礙該看什麼科?睡眠障礙吃什麼可以改善呢?以下將為你逐一破解睡眠障礙的難題,帶你邁向好眠新人生!
相信大家都有失眠經驗,但並非睡不著就是睡眠障礙,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DSM-IV對睡眠障礙所下的定義,包括兩要點:
1. 發生時間連續且長達一個月以上。
2. 程度足以造成主觀的疲累、焦慮,或客觀的工作效率下降、角色功能損傷等。
一般常見的「睡不著、睡不好」多屬暫時性失眠,多半是因為近期外在環境因素或是身心狀況所導致。如果失眠狀況已每週超過三次以上、或是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就可能是睡眠障礙了。想要知道自己是失眠還是睡眠障礙,可從上述的兩個要點初步判斷。
現代人作息不定、情緒起伏壓力大,加上日常環境聲光刺激多、喜歡睡前滑手機……等等,大腦停不下來、一刻不得閒,自律神經系統裡的交感神經也因不斷受刺激而變得活躍,明明想靜下來休息、精神體力卻依然亢奮,影響睡眠品質和時間長短,就容易出現睡睡醒醒、越睡越累、多夢淺眠、連白天都昏沉愛睏等症狀,這些都是典型的睡眠障礙。常見的睡眠障礙主要可分為四種類型:
1. 難以入睡型:躺平後常要輾轉反側超過3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入睡;或是明明很累,眼睛閉上後腦袋卻一直在轉,越想越清醒,睡不著覺。
2. 無法熟睡型:長期深層睡眠時間過短、處於淺眠狀態,即使睡得再久,也還是覺得沒睡飽、精神疲憊。
3. 睡眠中斷型:這類型的睡眠障礙患者雖然睡得著,一整夜卻是時睡時醒、次數頻繁,且每次醒來再入睡也總需要30分以上;甚至是入睡後不久就醒來,無法再度睡著。
4. 多夢易醒型:睡得著不代表睡得好,就是此類型睡眠障礙患者的最佳寫照!常常白天發生過的事,在夢中又重來一遍,或常做夢、夢囈、夢魘驚醒等等,沒睡著很累,有睡著更累。
如果你有以上症狀已經好一段時間了,千萬不要輕忽!長期睡眠障礙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引發各種慢性病,尤其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風險大增!那麼,睡眠障礙該看什麼科?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好好睡一覺呢?
國內已有許多醫院陸續成立睡眠中心,提供睡眠檢測的服務,為睡眠障礙患者分析與解決睡眠困擾;而許多身心科或精神科診所,也設立睡眠障礙門診,提供藥物等治療;有些患者則是會找上心理諮商,希望能解除導致睡眠障礙的心理因素;此外,由於造成睡眠障礙的主因是交感神經太過活躍、亦即自律神經失調,所以也有些人會到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的專科求救,從源頭治癒,才能一勞永逸。
除了用藥物幫助入睡,不妨從飲食調整來著手,吃對營養就有機會改善睡眠障礙!
可以幫助入睡的六大類飲食:
1. 五穀根莖類:胚芽米、糙米、全麥/全榖類製品、蕎麥、紅藜、馬鈴薯
2. 蔬菜類:綠花椰菜、甜椒、洋蔥、波菜、酪梨
3. 水果類:香蕉、黃金奇異果、小番茄、木瓜
4. 蛋豆魚肉類:雞蛋、黃豆、黑豆、鮭魚、秋刀魚、白帶魚、雞胸肉、牛腱、動物肝臟
5. 奶類:鮮乳、起司、奶酪
6. 堅果類:黑芝麻、南瓜子、腰果、蓮子、胡桃、杏仁
以上食物富含「色胺酸」、「維生素B6」、「鈣」、「鎂」等能幫助睡眠的營養素,均衡攝取,就能促進睡眠!
睡眠障礙要注意的三個NG習慣:
另一方面,也要避開容易引發睡眠障礙的3大NG習慣:
1. 少吃精緻加工品、多吃原型食物,避免食入太多不易消化、會干擾睡眠的高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
2. 中午過後就要減少飲食具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含酒精、咖啡因、重鹹、辛辣、易產氣的東西。
3. 睡前1至2小時內不宜劇烈運動。規律運動的確有助改善睡眠及代謝,但是要找對時間,若選在睡前反而會讓身體處於有活力狀態,不利睡眠。
睡眠障礙患者經常依賴短效型安眠藥,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一年約有420萬人用掉9億顆安眠藥、平均每5到6人就會有1人會服用安眠藥幫助入睡,這是因為很多人認為安眠藥不會成癮且效果最為立即。事實上,這樣的觀念是錯的!如果平常有服用安眠藥的習慣,一旦停藥之後,生理和心理都會感到不適應,而且減量太快還有可能會引發戒斷症候群。
既然睡眠障礙的疾病源頭是交感神經過於亢奮、也就是自律神經功能協調出了問題所致,若能直接調整失調的自律神經,當功能恢復後,自然就能回歸正常睡眠,不需要長期依賴藥物控制。
要怎麼把失調的自律神經調整回來呢?需要透過治療儀器來模擬神經傳導波頻,在自律神經位於體表的相對應位置直接來調控、把失調的自律神經條回來,這樣具標靶性的物理性新療法,不用藥、無侵入性、也沒有任何副作用,能從根本調整個人體質、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