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長新冠後遺症!維持良好的自律神經平衡是關鍵

全球新冠疫情進入第三波段,儘管對許多人來說感染是輕微且短暫的,但仍有一部分人會在感染急性期之後,繼續經歷或持續出現患病期症狀。

這些持續的症狀統稱為covid-19 的急性後遺症(post-acute sequelae of covid-19 )、covid-19 後綜合徵(post-covid-19 syndrome )、covid-19 後狀況(post-covid-19 condition)長新冠(LONG COVID)。

長新冠(LONG COVID)是什麼?

長新冠(LONG COVID)有那些症狀?

長新冠(LONG COVID)發生比率

那些人容易發展成”長新冠”(LONG COVID)?

長新冠(LONG COVID)是什麼?

根據WHO 2021年的說明,其實現階段COVID-19仍在全球肆虐的階段,所以對長新冠(LONG COVID)尚未產生一致公認的定義。

但唯獨有偶,世界各國醫療先進國家都發現,在COVID-19患者入院治癒後,或(輕症)未入院治療但症狀解除患者,在4到12周後仍持續出現COVID-19病徵,甚至在12周後仍呈現多項症狀。

故,初期有「後新冠綜合症」 (post-COVID syndrome)、「Covid-19 延長症狀」(symptômes prolongés de la Covid-19)、新冠長期後遺症(COVID-19 long term effects)...等等說法

 長新冠(LONG COVID)是什麼?

長新冠(LONG COVID)有那些症狀?

雖然全球醫療重鎮持續的就新冠疫情進行研究,但令人沮喪的是:隨著研究推展,長新冠(LONG COVID)的症狀立時都更加不容樂觀!主因:隨時間推移,

- 觀察到的症狀越來越多!
- 分布的族群(年齡/性別/地區)越來越廣!

(左圖)WHO薈萃報告中,呈現的併發症與群體比率,遠低於後續的相關研究。顯示,長新冠(LONG COVID)對人群的影響,是越加嚴重且需要被正視的課題。

 長新冠(LONG COVID)有那些症狀?

那些人容易發展成”長新冠”(LONG COVID)?

日本廣島大學就2020年8月~21年3月期間,以廣島兩醫院中康復的127名參與者進行分析

感染嚴重程度:COVID-19 的嚴重程度與長期症狀無關

超過50%的患者,出現長新冠的狀態,症狀包含嗅覺障礙(15%)、味覺障礙(14.2%)、慢性咳嗽(14.2%),以及慢性疲勞障礙(11%)。

最重要的發現是,在 COVID-19 發病約一個月後出現某些長期症狀的患者比例高達52%,即使是輕症患者,也高達49.5%。這強化了先前研究”非住院患者也有53-55%發生長新冠症狀”。

性別: 在心理困擾的層面,以K6心理量表(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 K6)量測發現,女性(45%)遠高於男性(17.9%)。(性別比率分布各國研究不一,多數為男性居多。)

年齡:存在著顯著差異,年齡越大長新冠的發生率與症狀數量都急遽增加。

ACE2受體高表達的器官(high ACE2 expression),口腔、肝臟和肺,長新冠症狀更加明確。

 那些人容易發展成”長新冠”(LONG COVID)?

有多少染疫者會發展成長新冠(LONG COVID)?

WHO 2021年的薈萃報告,全球各地狀況不一,唯一相同的是:無論輕中重症,都有機會成為長新冠(LONG COVID)的受害者。
輕症(染疫期為入院治療者)約計在13-50%之間,影響時間長達5-12周; 中重症約在45-87%之間,最長達6個月的症狀。

 有多少染疫者會發展成長新冠(LONG COVID)?

發展成長新冠(LONG COVID)後 難於回歸原來健康…

在WHO的彙整報告中,也發現成年患者,隨著年齡、急性期症狀的數量、體重指數BMI、性別,這些特徵是長新冠(LONG COVID)的顯著影響項目。

德國

德國研究,有78%有心肌受損的狀態。但與初始感染嚴重程度無關。(Puntmann 等,2020)

英國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則同樣發現有年齡為最大影響因子。在70歲以上染疫族群中,主要風險因素是嗅覺喪失、早期發燒、聲音嘶啞和合併症,尤其是涉及心臟和肺部的合併症。(Sudre 等人,2020 年)

美國

美國追蹤292名有未曾入院治療的輕症染疫者,發現有35%沒有辦法恢復原有的身體狀態。(Tenforde 等等人,2020)

在後續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中發現:在患者因COVID-19住院6個月後,他們的有免疫系統持續發生變化,並結論:這與後續健康無法恢復有關。


研究人員觀察了來自曼徹斯特醫院的 80 多名正在康復的 COVID-19 患者的免疫細胞特徵,發現在 COVID-19 住院高峰期發生的 B 細胞的變化在六個月的康復後基本恢復。 然而,T 細胞的變化持續存在。

是的!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可以幫助您!

YES! We do help!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是透過物理性標靶方式,循序漸進地進行自律神經調節,讓失衡的交感與副交感逐步恢復,也可以讓身體自然的自癒力慢慢把被破壞的部分調整回來。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  幫助協調系統器官組織的運作神救援!

講求從根本療癒的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在疫情期間可以讓您與家人,維持良好的自律神經及免疫系統平衡。

人體中的組織跟器官都受到自律神經控制,所以交感時經與副交感神經均衡良好的交互運作,是維持健康人體的根本。有許多疾病的產生,就是兩者之間運作失調的原因所致 -「哪部分失調,就產生哪邊的症狀」 。

在新冠後遺症(亦稱長新冠 LONG COVID)的處理上,有許多患者做了多項生化、影像、功能檢查,都查不出問題所在,就有可能是自律神經遭到新冠病毒遭到影響,造成功能失調、血液循環無法恢復、身體自癒能力降低所致。這樣的狀況,通常也是藥物無法處理的,因為局部症狀或部分功能損害,如果用化學藥物進行治療,會作用在全身,無法針對局部單一調整;化學藥物的副作用更有可能加重身體負擔,引起更多不必要的隱憂。而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在局部、針對性的處理上,已有20多年的治療經驗,可以讓類似像長新冠的患者透過非藥物、物理性的標靶治療,進行單一功能、生理系統、器官功能...進行個別處理。

長新冠的症狀,最令人頭痛的就是:不是非常嚴重,但是持續影響生理運作與生活品質的狀況,諸如:失眠、情緒低落、長時間的頭痛、生體周邊的肌肉關節疼痛...等等,基本上都屬於自律神經失調一類的問題。而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最常遇到的問題,就類似漸漸乾涸的水庫一般,一旦發生一個症狀,如果不抓緊時機進行處理,水庫的水面就會越來越低,身體的問題就如同水庫中的小島暗礁一般,一個個浮現,最後引發更多更大的問題。所以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就是一邊幫水庫提高水量,一邊堵住漏水的地方,循序漸進地讓水位恢復到正常可以行舟的狀態(讓交感副交感神經恢復平衡順利的運作)。

根據全球醫學研究也發現,自律神經失調越嚴重的患者,如果罹患新冠病毒,越容易走向中重症,病毒在身體肆虐的期間,更會加速自律神經失調的惡化程度,讓後續新冠癒後的長新冠症狀更加嚴重!換言之,自律神經如果在相對平衡的狀態下,新冠治癒、癒後的狀態,也會越容易處理。所以面對新冠疫情,我們不但要以公衛清消的方式,進行防疫,更要關注自身自律神經的平衡、隨時將之調整到最佳狀態!

為何長新冠是一種惡性循環?
Mayo診所彙整全球報告

長新冠(LONG COVID)主要來自感染病毒後全身性的破壞,尤其是失控的免疫 T 細胞,更是長期傷害的主因。最佳的處理方式就是控制免疫調節。

新冠染疫者最大的風險不是病毒侵襲,反而是自身免疫過激的細胞因子風暴...

過激的免疫反應,讓多系統/器官/組織受到傷害


 新冠染疫者最大的風險不是病毒侵襲,反而是自身免疫過激的細胞因子風暴...

避免新冠後遺症 平衡自律神經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