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阿滴自曝有憂鬱症、理科太太也曾陪伴先生抗憂鬱!「憂鬱症」號稱21世紀健康殺手、是世界各地最普遍的疾病症狀,它絕不只是「心靈感冒」而已,發作起來不僅影響日常、甚至危及生命!憂鬱症自救要怎麼治療?我們得先了解會有哪些前兆與症狀,就能在3分鐘內自我檢測,進而解決身心問題!
什麼是憂鬱症? 成因是什麼?
憂鬱症,它不是心情不好,也不是一時的沮喪,而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疾病,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思考方式,甚至是身體健康。它就像一個黑色的面紗,遮蔽了原本色彩鮮豔的世界,讓人感到無助、絕望,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憂鬱症的成因很複雜,就像一個難解的謎團,遺傳、壓力、創傷、疾病都可能是其中的線索。它可能悄無聲息地來臨,也可能在經歷某些事件後突然爆發。
當憂鬱症來襲時,它會帶來各種各樣的症狀。你可能感到無止盡的悲傷,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甚至連原本喜歡的事情也變得索然無味。你可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充滿了內疚和自責,對未來感到絕望。你可能變得易怒、焦慮,難以集中注意力,記憶力也大不如前。你可能失眠、食慾不振,身體也出現各種不適。
憂鬱症不僅僅是心理上的困擾,它也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的憂鬱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的風險。它還可能引發或加重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面對憂鬱症,我們需要勇敢面對,積極尋求幫助。這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愛自己的體現。你可以向家人、朋友傾訴,尋求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可以有效地緩解症狀,幫助你走出困境。
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很多人都成功地戰勝了它,重新找回了生活的色彩。請相信,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只要你願意,就有機會重拾快樂和希望。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憂鬱症有哪些前兆?憂鬱症是什麼感覺?
憂鬱症雖然是當今常見的精神疾病,但是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或多或少都曾經歷過憂鬱時刻,不見得真的就是憂鬱症!不過要是長期有以下狀況,很可能就是憂鬱症前兆:
1.情緒敏感波動大:持續沒來由的悲傷哭泣,易怒或異常焦慮、自責、無助,悶悶不樂、心神不寧。
2.認知及動作不靈敏:思考與交談等反應變遲鈍,記憶力下降,專注力減退。
3.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容易疲憊、睡不好。
4.對喜好的事物變得無感、興趣缺缺或提不起勁。
5.反覆想到死亡或有自殘念頭。
憂鬱症是什麼感覺?除了上述的憂鬱症前兆,也會因憂鬱程度分級而有所不同。不妨透過以下的測試分級表來自我檢測,同時,依據憂鬱症檢測表的分級結果,針對不同程度分級的症狀,也有不同的自救方式。了解憂鬱症才能幫助自己或家人從憂鬱症走出來!
憂鬱症不單是心情低落!4大面向的症狀,你符合了幾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訊,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的眾多疾病中,憂鬱症高居榜首,全球有超過3億人患有憂鬱症!衛福部研究數據亦指出,台灣有將近200萬人有憂鬱症狀,佔總人口的8.9%(其中重度憂鬱者約125萬人,盛行率佔5.2%)。然而,實際上發作過憂鬱症狀的人數可能還要更多,因為有許多人不願承認自己生病了,也不會自我檢測,更不用說主動尋求治療。
「面對」是邁向康復最重要的第一步!每位憂鬱症患者的發作症狀不盡相同,但一般可分成以下4大症狀:
情緒症狀 | 思考症狀 |
|
|
行為症狀 | 身體症狀 |
|
|
憂鬱症分級有哪些?憂鬱症自我檢測,看看自己的憂鬱程度!
如果你有疑似憂鬱症的症狀,不妨自我檢測!以下檢測問題可協助你了解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況,初步判斷有沒有出現憂鬱症的相關症狀,再根據檢測結果評估是否需要更精準的檢查與治療。
病人健康問卷 (PHQ-9) |
*本問卷由Robert L. Spitzer博士、Janet B.W. Williams博士、Kurt Kroenke博士和同事用Pfizer Inc.提供的教育基金設計【無需准許即可複製、翻譯、展示或分發】 |
檢測結果【上述9項得分加總】 | |
0-4分 | 沒有憂鬱 |
5-9分 | 輕度憂鬱 |
10-14分 | 中度憂鬱 |
15-19分 | 中重度憂鬱 |
20-27分 | 重度憂鬱 |
檢測出憂鬱指數5-9分的輕度憂鬱症患者建議先自我調節,或找家人、朋友聊聊抒發情緒;而檢測結果為10分或以上者,建議尋求心理諮商、專業輔導、身心科或精神科治療。不過要先提醒你,此評量表僅提供個人自我檢測,並非專業判斷,如有疑似憂鬱前兆,應立即就醫諮詢醫師。
憂鬱症發作如何自救?不想吃藥怎麼治療?
新療法帶你走出生命幽谷!
憂鬱症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生活方式的改善。
依據憂鬱症檢測表結果,針對不同程度症狀的自救方式如下:
檢測出現輕度憂鬱前兆時
5個自救方法對於緩解病情及穩定情緒有幫助:
1.作息規律定時:例如定時用餐、充足睡眠、適當娛樂等等。情緒不穩時容易打亂生活習慣,若養成規律的作息節奏,也能反過來幫助情緒穩定。
2.養成運動習慣:運動好處多多,主要能提升血清素分泌效率,增加幸福感!
3.培養個人興趣:一方面獲得成就感,一方面也轉移注意力,生活中不再只有憂鬱。
4.聯繫至親好友:找到能放心傾吐心事的樹洞,減少孤獨感,也能卸下防衛,擁抱與接納自己的真實狀態。
5.正念紓壓練習:正念課程讓人學習活在當下,喚醒內在的寧靜,減少恐懼與擔心,有能力處理生活壓力;搭配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可改善憂鬱困擾。
檢測出現中度以上憂鬱症狀時
1.藥物治療:發作初期可以服用抗憂鬱症藥物、並結合心理諮商來治療,通常效果不錯。不過長時間下來就會發現,抗憂鬱藥物治療成效有限,而且副作用很多。
2.侵入性療法:其一是電擊痙攣治療,雖然療效好,但是副作用是患者在接受電擊之後,頭兩三天會產生健忘症。另一最新方法則是強力腦部磁場療法,在某些患者身上,效果和電擊痙攣治療一樣好,而且沒有健忘的後遺症,但是這種療法還處於研究實驗階段。
3.調節自律神經:身心是一體兩面,身體久病就會影響心理,同樣心理不健康也會產生身體疾病,兩者之間就是透過自律神經系統互相影響!由此可見,無論是身體或是心理有問題發作時,自律神經系統肯定也是失調狀態;慢性憂鬱症患者就是掉入這種惡性循環,身體越不舒服、心理就越焦慮憂鬱,心理越焦慮憂鬱、身體症狀也就越嚴重。
要根本一次治療身心憂鬱的發作,就要從串連起兩者的自律神經系統著手!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應用神經科學原理,直接將失調的自律神經系統調整回來,如此一來,當自律神經功能逐漸恢復正常時,身體的不適感與情緒的憂鬱感將同步獲得改善,逐漸打破原本的惡性循環、進入良性迴圈,走出生命幽谷。對於不想長期靠藥物控制病情以及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人來說,是非常值得選擇的新療法。
不必依賴藥物,就能遠離焦慮憂鬱!相應神經新療法見證分享!
說到我的病情,過去真是苦不堪言,現在已經放下心上的一顆大石頭了。差不多八個月以前,我無緣無故發生心悸、胸悶、氣吸不上來,幾乎快要窒息了,被家人緊急送到醫院急診,經過各種檢測都說沒問題,醫生說我是焦慮症,也開了抗焦慮的藥持續吃。後來睡不著覺又給我安眠藥,但是後來同樣的狀況又發作了四次,每次發作送急診大概都是打鎮靜劑,睡了一覺醒來就回家,但是我心理一直有一種恐懼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發作。問醫生吃藥要吃到什麼時候、會不會根治,都沒有確定的答案,每天看到藥就想吐,可是醫生告訴我不能隨便停藥,我真的好擔心會不會吃藥一輩子?所以情緒越來越低落,吃了藥整天昏沉沉的,什麼事都不想做,醫生又給我加上抗憂鬱的藥,還跟我說我的病和壓力有關,還要我多運動,可是我真的沒有什麼特別壓力啊,真的好無助!
為什麼過去好端端的我會突然發作這種病呢?真的很不解。兩個月前病情又發作了,這次去急診卻無法把症狀壓制下來,連續快一個星期都還在心悸、胸悶、氣喘,絕望之餘,我先生上網去查詢資料,才找到有一種新療法: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我把資料印去請教醫生,醫生說沒聽過,我只好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去找黃醫師試看看。
沒想到第一次治療就馬上讓症狀緩和下來,連續兩天的治療就幾乎完全解除症狀,黃醫師說我只是自律神經失調,要我治療過程中慢慢開始減少抗焦慮及抗憂鬱的藥,差不多兩個星期就停藥了,到現在不但沒有再發作,睡眠也正常,心情也變開朗了,讓我有如重生,所以我想把我的治療經過分享給各位可能跟我有類似遭遇的病人,不過我想每個人的病情可能不同,僅供參考。
小慧
※治療狀況因個人狀況而異※
❞
當你發覺自己或親友有憂鬱症前兆時,多一分關心與在意,及早檢測並接受專業協助,不儘可以避免症狀惡化或發作,更是治療憂鬱症的關鍵。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直接將失調的自律神經系統調整回來,同步改善身體的不適感與情緒的憂鬱焦慮感。自律神經功能逐漸恢復後,身體的症狀就會減少、減輕,到了各方面都恢復正常時,憂鬱症的情況就會有所改善。
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