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大腸激躁症病因不明,但是有許多誘發因素如下:
一、心理情緒因素:根據一些研究指出,大腸激躁症患者罹患焦慮症或歇斯底里症的盛行率是正常人的2倍,憂鬱症是3倍,而慮病症則是6倍。但是在長期壓力下對腸道蠕動力的影響上,則大腸激躁症患者比正常人會增加的蠕動力。所以,焦慮、緊張等人格特質,壓力、情緒及心理因素雖不是大腸激躁症的病因,但是卻可誘發其發作。
二、腸道內容物:包括食物、細菌、脂肪、纖維、腸內氣體等,均會影響腸道蠕動力而造成各種不適。雖然許多大腸激躁症的患者認為大腸激躁症之發作與特定食物有關,但這不易以客觀方法證實。食物中尤其是乳製品,如牛奶、乳酪等,以及脂肪包括植物性及動物性脂肪,均可能會誘發或加劇大腸激躁症的症狀。
果糖、山梨醇(sorbital)富含於許多蔬菜及水果中,而且目前市售的包裝食品中,亦大量使用當作甜味劑;這兩種醣類的吸收較差,在較大量使用下,會使症狀更明顯。腸道中的細菌會合成短鏈脂肪酸;據研究,如果大腸激躁症患者糞便中脂肪酸含量較多,那麼糞便在大腸中移動速度較快,反之亦然。
食物纖維對於以便秘為主的患者有所助益,但是對於以腹瀉為主的患者則沒有什麼助益。
三、腸道對刺激的反應:大腸激躁症患者常抱怨腹脹,腸氣很多,其實他們腸道的產氣量不會比正常人多,只是他們對腸道氣體的存在比較敏感而已。當直腸或乙狀結腸中置入氣球,開始打氣時,大腸激躁症患者會比正常人在較小的打氣量或壓力下即感到不適或疼痛。類似的狀況,也會出現在小腸,甚至食道。然而,大腸激躁症患者皮膚感覺疼痛之閾值與正常人無異,甚至更高,因此有 ”腸道過度敏感” 之理論。這可解釋為何大腸激躁症患者對正常之刺激過度敏感,而產生不正常之反射及腸道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