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激躁症的診斷


        大腸激躁症不容易診斷的原因,在於其症狀無法由具體的病灶來解釋,甚至也無法明確地以病理生理學來闡明。雖然大腸激躁症患者的腸道有明顯的功能異常,但是因為目前的科技尚缺乏適當的診斷工具及相關的檢查。因此,臨床上多只能由患者的主觀感受與描述的症狀,來診斷大腸激躁症之存在。
 
        大腸激躁症的主要症狀包括長期腹瀉(一天多於三次)、便秘(一週少於三次)或兩者交替,用力、急迫或感到大便解不乾淨),短則數週,長則數年。腹瀉通常在早晨起床後或早餐後比較嚴重,但解完3-4次稀便並伴有一些黏液後,一天中其餘的時間大致沒有不適。有些病人會形容其大便像鉛筆般大小呈糊狀,而非水樣腹瀉。這些症狀大多持續數週後會自動改善 其腹痛主要在下腹部開始腹痛時,大便變軟以及解便次數較頻繁,解了大便或排氣後,腹痛就緩解。有時腹痛也會在上腹中間或右上腹區,所以其腹痛位置大約是沿著大腸所在位置,但病人大多無法確切指出痛點的位置,有時感到脹氣或腹脹。,尤其是左下腹,呈絞痛般,約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大腸激躁症的另一主要症狀就是長期腹痛,並伴有便秘或便秘與腹瀉交替。
       
        如果在過去12個月中,至少有12週(不須連續)發生腹痛或不適,且至少包含上述兩種症狀而且持續存在,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的話,就可稱為是大腸激躁症。身體檢查方面,基本上沒有什麼異常,但可能會有以下三個特徵可供參考:
 
一、病人無法確切指出痛點;
二、按壓大腸區時,壓痛明顯;
三、持續按壓痛區,腹痛會消失。相反的,若大腸發炎,如潰瘍性大腸炎、憩室炎等,持續按壓時,腹痛會增加。
 
        由於大腸激躁症是群組症狀的集合,因此鑑別診斷必須要先排除腸道腫瘤或潰瘍性大腸炎等其他潛在危險的胃腸道疾病。若患者出現以下現象,則為器質性疾病之警訊須一步安排適當之檢查:
 
1.血便或由肛門排血;
2.體重減輕;
3.持續腹瀉;
4.最近才出現,且持續未緩解之腹脹;
5.貧血;
6.發燒。
 

大腸激躁症-病患經驗分享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系列講座-「自律神經失調」←講座已結束,點此觀看現場錄影與病患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