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激躁症的病因


        基本上是病因不明,但是這些症狀的背後實際上包含了二種病態生理上的異常:一是腸道蠕動力改變。二是腸道臟器感覺增加。這兩種病態生理異常是受中樞神經所控制,為自律神經與神經傳導物質在腸道肌肉交互作用的結果。
 
        較為普遍接受的學說,認為大腸激躁症的症狀,是源於腸道神經「腸間神經叢」控制系統之異常,而非腸道本身然而。『大腸激躁症的神經系統不與中樞神經系統同步』---當您正在為大腸激躁症所苦時,可能並不緊張焦慮;當您正在緊張焦慮時,可能沒有任何大腸激躁症的症狀。因為這些神經的失調是非常長期累積的結果,已經確實產生神經生理功能失調,而不再是單純的心理因素。例如:大學聯考之後的考生原以為大腸激躁症的病情應該隨著壓力消失而好了。然而,在上榜之後完全放鬆的暑假中,雖然考生的腦中沒有緊張焦慮,可是他的大腸仍然在緊張激躁之中,這是因為大腸中的神經系統已經長期失調的結果。目前許多針對腸間神經叢及其與中樞神經系統關聯之研究,已開啟了一個新的領域。舉例來說,睡眠期腸道的電氣活動頻率與大腦相同,且患者多有不正常的快速動眼期睡眠。
 
        許多神經傳導物質如促甲狀腺釋放素(TSH)、促腎上腺釋放素(ACTH)、類鴉片胜太(opiod peptide)、女性荷爾蒙及神經胜太等均會影響腸道蠕動力。近年來最熱門的研究話題就是第三型血清張力素接受器(5-HT3 receptor)。腸道的第三型血清張力素接受器一旦受到激活,經由神經的作用,最終會使腸道的蠕動及分泌活性大大增加。所以理論上,第三型血清張力素拮抗劑可以治療大腸激躁症的諸多症狀與不適。

 

大腸激躁症-病患經驗分享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系列講座-「自律神經失調」←講座已結束,點此觀看現場錄影與病患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