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巴瑞特食道與食道癌,需從根源治療胃食道逆流


2018年12月初資深藝人安迪因食道癌併發敗血症病逝,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亦因為食道癌轉移病逝台北榮總,兩者事件發生後,許多關注拉菲爾健康促進學會資訊的會員們,相繼詢問學會顧問群關於胃食道逆流與巴瑞特食道、食道癌之間的關係。

在許多醫學研究上以顯示,胃食道逆流與巴瑞特食道(Barrett’s esophagus)有高度相關性,巴瑞特食道與食道腺癌也存在某種關聯性。
臨床統計資料發現,胃食道逆流在成年人的盛行率近30%,其中有約2%的患者會進展成巴瑞特食道病變,巴瑞特食道症病患發生食道腺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30-60倍,發生率是一般人的100倍!

換句話說,其實胃食道逆流就是巴瑞特食道的誘發因子,而巴瑞特食道是食道腺癌的癌前病變。
由於食道不像胃一樣有胃黏膜保護,可以不受胃酸的強酸傷害,若置之不理,反覆傷害食道,還可能讓食道黏膜組織產生病變、致癌。
且食道癌在初期相當難以被發現,所以首要是預防巴瑞特食道食道的產生,及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狀況。

罹患胃食道逆流, 患者會出現胃酸逆流、胸口灼燒感等症狀,非典型的症狀則有胸痛、吞嚥困難、吞嚥疼痛、聲音沙啞以及慢性咳嗽等。
大多數患者會採用服藥控制的方式,藥物治療有制酸劑、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黏膜附著保護劑及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等, 另外配合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的改變,如:減肥,減少刺激性食物攝取,餐後不立刻平躺。

但是許多患者長期服藥卻不見改善,且復發機率高達70~80%,這是因為造成胃食道逆流的根本原因就是食道與胃之間的賁門括約肌鬆弛,屬於一種「上消化道動力功能障礙」的食道疾病,而賁門括約肌是由自律神經所調控,所以胃食道逆流就是一種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能調節自律神經的活性,使失衡的自律神經張力恢復正常;讓自律神經可以充分發揮協調下食道和胃部的蠕動, 增強食道下括約肌功能,並降低胃酸分泌過多的狀態,如此才能夠根源性的處理胃食道逆流造成的諸多症狀,並能預防巴瑞特食道食道的產生降低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胃食道逆流文章推薦】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治療「胃食道逆流-公益講座」主講者:台大醫學院博士 黃忠信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