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爾醫療團隊
※治療狀況因個人狀況而異※
大腦發育在嬰幼兒期(從出生到六歲之間)速度最快、可塑性較佳;另一方面,神經肌肉系統隨著年齡增長及與環境間的互動,也會增進身體及心智各方面的成熟度。所以對於發展遲緩兒來說,若能及早介入治療,即能有效避免將來不可逆的發展障礙。
如果只靠職能治療,必須不斷練習及訓練,進步緩慢。
建議除了讓孩子接受早期療育,更要同時採用相應神經調節療法,以非侵入性、不用藥、也無副作用的物理性治療,調整大腦神經的可塑性,讓大腦的發育變好,就可以順利開啟正向良性循環。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的治療原理,在大腦神經發展的可塑性上,以特定波頻刺激體表的相對應感覺神經(聯繫到大腦特定區塊),就能讓大腦神經功能重回發育軌道。大腦就像引擎,能促使各感覺部位統整工作,孩子便能順應環境並做出適當反應,成長不落人後。
ADHD/ADD 治療上,我們建議孩子的早期療育一定要做,同時可並行採用這種不用藥、物理性治療方法: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可調整孩子大腦前額葉的神經活性,精準定位並調整對應的神經位點,亦能調控大腦內的血流循環,使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的接受器恢復正常運作,也由於孩子的大腦具有可塑性,這樣與早期療育雙管齊下,可協助快速串聯孩子的大腦神經網絡,打破神經傳導失調因素和心理因素互相作用的惡性循環。
本療法具有以下特色:
1.節省治療時間/避免舟車勞頓:
由於早療及職能治療,家長必須花費大量時間及金錢,帶孩子做兒童復健訓練及社會化訓練。如果能同時進行相應神經調節療法,以非侵入性、不用藥、也無副作用的物理性治療加速早療及職能治療的進程!
在療程中,也因為相應神經調節療法2.0是遠距安心的治療方式-客製化專屬的穿戴調節衣,就可以進行,不受時間及空間限制,大幅節省治療時間,也無多重藥物副作用的傷害,改善ADHD/ADD孩子及家長的困境。
2.無副作用,孩子可自由活動、接受度高:
拉菲爾以相應神經調節療法進行多項疾病治療的經驗,已近20年。根據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原理、採用特定波頻的儀器或特定能量波設備,模擬神經傳導波、再指向作用於須調節部位的特定神經纖維上,由於調節衣居家調整隨時可進行,因此孩子仍可自由活動跑跳!孩子接受度高,此療法可漸漸將掌管注意力以及定力的大腦前額葉皮質區(anterior frontal cortex )神經調整正常,幫助ADHD/ADD孩子腦部發育回歸正常發展。
台大醫學院博士黃忠信醫師在採用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診治弱視兒童時,家長發現孩子專注力變好,成績進步了;原本會尿床的孩子,也不尿床了,連情緒都變得更穩定。因此黃忠信醫師也採用此療法診治遲緩兒/過動兒,無論肌肉張力、認知學習及感官反應都有很明顯改善。
但由於相應神經調節療法需要病童坐著,每次需時五十分鐘,這些孩子常常坐不住,導致影響效果,這種狀況讓黃忠信醫師掛記多年,決定潛心尋找改善之道。就這樣研發超過十年以上,終於推出擁有三大獨門專利認證,並可客製化專屬的穿戴調節衣。每天大約穿著1.5-2小時,不但孩子行動自如,亦能協助他們調整大腦神經的可塑性,促使各感覺部位統整工作,使身心維持健康狀態。
說明:民國96年,黃忠信醫師發起籌組「台灣神經調節醫學基金會」,可惜當時基金會無法順利募資,未能成功設立,此計劃會在近期再次啟動。
(節錄自籌辦手冊)
本人深入瞭解「發展遲緩兒童」的問題後,發現過去由於在醫學上缺乏有效的治療策略,導致治療成效緩慢,因而衍生出許多問題。不但幼童飽受折磨,甚且耗損家庭與社會極大的成本,卻僅得到極微小的成果。更令人惋惜的是,一旦孩童在大腦發育期間未作積極之治療,則其終身將因為身心條件不良,造成家庭與社會長期之重大負擔。部分病童家庭經濟不佳或家長相關知識不足,致使幼童無法獲得妥善之照顧,甚至發生遺棄或不人道之對待。此類問題不但時有所聞,前些日子更發生多起家庭因不堪長期壓力,父母竟攜「發展遲緩兒童」全家共赴黃泉的人倫慘劇,令人扼腕。
在感受此類問題的嚴重性與迫切性後,本人決定以此最新研發的療法「相應神經調節療法」為基礎,速投入探究此一問題的有效解決。在尋求多位台大教授認同之下,希望透過籌組「台灣神經調節醫學基金會」,加速進行本療法的相關臨床與基礎醫學研究。以研究「發展遲緩兒童」治療為優先考量,並整合學會的醫師會員,規劃全國性「發展遲緩兒童」的神經調節治療網,積極爭取治療的黃金時效,有效地協助病童及其家庭。
在台灣六歲之前「發展遲緩兒童」之人數高達十萬,估計全球高達兩、三千萬人,如果加上年齡在六歲以上者,此類病童之總數應超過上億人口。因此在目前投入極為有限的資金下,即可迅速改善全球「發展遲緩兒童」醫療束手無策的問題,在此療法之作用機轉獲得更深入探討後,極可能對未來醫學產生革命性之改變:扭轉目前醫學療法過於強調以藥物對抗疾病的迷思,發展出一套合乎人體自然生理機能的根本治療醫學。
時任(民國96年)台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主任、澳洲昆士蘭大學博士謝清麟亦指出:
目前兒童發展遲緩之復健治療方法與模式的主流,大多採用歐美西方共識之介入。相對地,使用「中國傳統醫學」於兒童復健治療領域還是少數。對於眾人關心問題:哪種治療較為有效?目前醫學界強調「實證醫學」,任何治療模式的發展,必須基於「科學實證」。相對而言,各種治療方法皆應經過嚴謹的科學研究、評析與臨床試驗,才能依據研究實證證據,進而肯定其成效。醫療人員依據「實證醫學」之精神進行治療,也是對病患及家屬負責任態度之表現。
黃忠信院長以他二十年的行醫經驗,研發出一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根據黃院長之臨床經驗顯示:此種新療法已經從發展初期的「疼痛治療」,成功地應用到各種與神經功能調節有關的疾病上,包含兒童弱視、自律神經失調等疾病。近半年來,黃院長更意外地發現,此種新療法對發展遲缓兒童的肢體與認知障礙亦有所改善。因此受益的家庭紛紛口耳相傳,尋求黃院長之協助與諮詢的人數日益成長。多數家長認為黃院長所獨創之療法,可與復健治療相輔相成。根據家長的經驗指出:小朋友接受過黃院長之療程後,小朋友在動作學習、情緒控制、或注意力方面皆有所進步,進而使復健成效更為明顯。因此,黃忠信院長所獨創之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對於兒童發展遲緩之復健成效,深具潛力!